《守循规律践诗谛;匡救古今格律诗》(第166首)喜乐至人 校
【166.这些对仗要素中如体现参差美、词法变化等往往容易被忽略。
柳宗元诗《登柳州城楼寄漳、汀、封、连四州刺史》:
城上高楼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。(失谐,失对。)
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。(失谐,失对。)
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。
这首诗的颔、颈两联全是主谓宾句式,都用二、二、三词组排列;
分开来看对仗很工,但将两联合起来看,则显得呆板缺乏参差的美感;
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:有意将两联用不同的句式组合。】
166-1、启蒙再纯新体七五律《登城楼平韵(平韵1)》李再纯
【3起首句245平仄仄,循五律正格式1234X2(=2首五绝),押ang韵。】
大楼接雅韵;云浪显苍茫。3;4
乱蘸芙蓉水;斜侵薜荔墙。1;2
岭遮千里境;江似九回肠。3;4
遥越文身地;信书滞远乡。1;2
(此五律40字)
166-2、启蒙再纯新体七/五律《登城楼(平韵2)》李再纯
诗赋/高楼传雅韵;破天/巨浪现苍茫。3;4
惊风/乱蘸芙蓉水;密雨/斜侵薜荔墙。1;2
峻岭/直遮千里境;江流/曲似九回肠。3;4
共来/百越文身地;犹自/音书滞远乡。1;2
(此七律56字/五律40字)
《守循规律践诗谛;匡救古今格律诗》(第166首)喜乐至人 校
166-1、启蒙再纯新体七五律《登城楼平韵(平韵1)》李再纯
再纯精读、辨析晚唐诗人李商隐七律诗《无题二首》之一:
扇月/裁魄羞难掩;
车走/雷声语未通。1;2
曾有/寂寥金烬暗;
断无/息信玉榴红。3;4
(此七律56字/五律40字)
【第166、晚唐诗人李商隐诗《无题二首》之一的七绝
中二联的句式则更参差有致:
扇裁月魄羞难掩;
车走雷声语未通。
曾是寂寥金烬暗;
断无消息石榴红。(失谐,失对。)
此原诗可评90分。]
第二联上下句分别用”扇裁月魄''、”车走雷声''两个句子形式作主语,用“羞难掩''、“语未通''两个主谓结构作谓语;第三联上下句则分别用两个虚词开头;两联的词组方式迥然不同,并列起来看,显得十分活跃;我们应注意前人这种巧妙的组词变化,并用之于创作实践,从而克服雷同,使律诗旣有整齐的美,更具参差的美。
一般初学写诗的人在对仗运用中,主要弊病有:
A、死守旧有的正统的对仗模式呆钝死板。
B、过于求工求正,七拼八凑晦涩拗口。
C、四句一法、句式类同、单调平板。
D、语言修辞铺陈简单缺乏韵味。
E、上下句之间内容重复、同类连叠、语言拘束、诗味索然;
律诗颔、颈二联对仗,这是一般必须遵守的规则属于正格;
但古人律对中变格很多,如:
[1]蜂腰格:仅颈联用对仗。(常见于五律)全诗仅一联对仗,又称之为贫对仗。
[2]偷春格:即首联对仗,颔联不对颈联又对;一首诗中仍保持两联对仗,只不过
改变了一联对仗的位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